1984年,金日成送吉林一兄妹20捆人民币!受邀访朝,揭开父亲往事
1984年,一列高级专列从朝鲜缓缓开出,车上坐着的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,此次他即将出访欧洲,开启为期两个月的访问。
但是,在前往欧洲前,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。
专列缓缓从图门穿行到了东北,看着窗外广袤无垠的黑土地,金日成心中感慨万千。
20年来,他心中一直惦念着一件事,当这熟悉的一幕幕再现眼前的时候,泪水止不住的从他脸上滚落。
“我一直想到东北看一看,抚松距离这里只有几百里地,那里有张蔚华的遗属,我想给他们送一点礼物也好。”
那么,张蔚华究竟是何许人也?为何金日成会在出访前,专程绕行给他的遗属送礼物呢?
抚松的张蔚华
事情还要从金日成在中国抗日开始说起。
1924年,因为日本迫使朝鲜签订《己已条约》成为其殖民地开始,20万朝鲜人们大肆迁往东北。
这年12月,长白山脚下的抚松县来了一个戴着眼镜的高大男子。
来人名叫金亨稷,30岁,带着妻子,长子金成柱(金日成),和两个小儿子。
作为朝鲜的著名革命领袖,金亨稷因为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,所以被迫逃离了家乡,并在当地富商张万程的帮助下,成功落户。
父辈之间的友好关系,也很快影响到了下一代,金亨稷的长子金日成因与张万程的二儿子张蔚华年龄相当,两人很快成为了朋友。
展开全文
关系要好的两人,经常在夏天时,一起在松花江里游泳捕鱼,有时候玩累了,张蔚华时常会缠着金日成给他说,在朝鲜的故事。
“成柱,你们在朝鲜不是待的好好地,怎么突然到中国来上学了?”
“朝鲜被日本人占领了。”
“日本人很坏吗?”
“你想象不到的坏。”
两个少年,躺在沙滩上,望着天上的蓝天白云,说起了朝鲜在签订条约后,这些日本人是如何压迫朝鲜人民,而朝鲜人民又是如何奋起反击的。
因为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本身就是一个独立领袖,所以在年幼时,受到其潜移默化的金家长子,早早就在父亲的手把手教导下,看过了《列宁的生平》《共产党宣言》等诸多红色书籍。而在金日成的影响下,张蔚华也因此种下了革命的种子。
1926年,从小学毕业的两人不得不面临着前途的问题。
而作为革命家庭出身,金日成作为家中的老大自然背负着亡父的遗愿。因为,在小学毕业后,金日成选择前往了吉林,为接下来参加革命做准备,而张蔚华则被父亲送往了沈阳。
尽管两人相隔两地,可是本身志趣相投的两人书信却从未断过。
每逢暑假时,金日成回家,他都会与张蔚华说起抗日救亡的故事,说起共产宣言,并时常带领当地思想进步的小伙伴一起自编自演革命剧目,而张蔚华也为抚松地下党小组活动做着努力。
时间一晃过去了5年,此时张蔚华与金日成都长成了高大的青年小伙,而张蔚华受到金日成的影响,愈发想要成为一名职业革命人士。
这一点,张蔚华的父亲张万程也看了出来,尽管在此前他多次庇护金日成,甚至为他做的革命事业竖大拇指,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他却是舍不得的。所以在看到张蔚华那颗想飞的心后,为了牢牢地将儿子捆在自己身边。
张万程与妻子商定,为张蔚华娶了王银匠的女儿。
尽管,受父母限制,但是张蔚华那颗想革命的心,却从未变过。
多次救金日成于水火
1930年8月,在沈阳上学的张蔚华,在听到被军阀逮捕终于刑满释放的金日成出狱后,高兴的他连忙赶往吉林,却不成想最后在吉林没见成,反而在他启程返回沈阳时,在火车上碰到了。
“嘿,成柱!”
此时,正紧张提防着特务追捕的金日成肩膀上被拍了一下,吓了一大跳的他,许久才缓过神来。
此时,屡次带领革命的他,早已上了敌人的黑名单,甚至为了抓捕他,敌人印发了大量金日成的相片。
所以,在这风声正紧的时候,一旦被发现,他或许将难以轻易逃脱,为此,他赶忙将张蔚华拉到座位上,小声说道“亚青,小点声,有眼睛......”
顺着金日成的视线,张蔚华看到了几个身穿制服,目光正在扫射的警察。
早先他就听到了这些特务,正在疯狂围捕革命党人,虽然他并不知道为何金日成会在这趟车上,但是眼前的情况却告诉他,金日成需要帮助。
看着金日成手里紧拽的箱子,张蔚华压低声音说道“成柱,你信我不信?”
“当然”。
“你把箱子给我,跟我来。”
张蔚华手拎着箱子,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将金日成领到了特等票车厢,在那个时候这些军阀及日本人因为恐惧革命人士动摇他们的统治,所以在每个站台,甚至每个车厢都部署了大量的人手。
但是,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中,革命人士大多是一些贫苦人士,且碍于特等车厢中,大多是一些有权有钱的人,所以尽管这些警察会例行公事的对特等车厢进行检查,但大多不会那么认真。
下车后,又在张家父子的庇护下,成功骗过准备搜查的警察,让金日成逃过一劫。
但张蔚华对金日成的帮助,并不止于此。
1930年的秋天,张蔚华再次给金日成带来了好消息。
因为上一次分离时,张蔚华曾专门问过“成柱,你们现在闹革命,最需要的是什么?”
看着这个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兄弟,金日成很清楚,他是想为革命事业做更多的贡献。
金日成认真的想了想,在开完会议后,他与他所在的组织很清楚,想要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人作斗争,最重要的事情是,要先将自己武装起来,赤手空拳是斗不过他们的.
所以他答道“枪!现如今,日本人对枪支买卖管控得十分严格,我们小队十分需要枪,但是却没有办法买到,如果你能帮我们提供购买地点,再好不过。”
因此,在分别数月后,张蔚华给金日成送来了第一批革命武器——12支手枪。
在那个时候,张蔚华想要弄到那么多枪并不容易,如果被日本人发现,或许他还会因此有性命危险。因此在看到这笔弥足珍贵的物资时,金日成感动的险些落下泪来。
1931年冬天,正在安图县创建抗日游击队的金日成,再次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张蔚华。
“成柱,我给你们送好东西来了,快来看看!”
“亚青。”
许久未见的两兄弟激动地拥抱着,看着马车上用稻草盖着的东西,金日成有些想不出是什么。
“是吃的?”
张蔚华摇头。
“药品?”
张蔚华还是摇头。
“难道是......?”
张蔚华神秘的笑着掀开了稻草的一角,看到一个个木箱子,金日成瞬间明白过来。
他连忙让人将这些箱子安置妥当,随后将张蔚华迎进了屋子里。
“亚青,这批物资实在太珍贵了,你是从哪里弄来的?”
这时,张蔚华才将自己这段时间一直忙碌的事情娓娓道来,原来他不知道从哪里了解到,张作霖有一批手下,是老烟枪,平时不抽烟就要他们的命,于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,拿钱买了大量的大烟,和那些老烟枪换的。
看着张蔚华厚重的黑眼圈,金日成拍拍张蔚华的肩膀“亚青,好样的,做得好。”
“我这都是为了革命!”
听到张蔚华的话,金日成连连说好,当前他们正在和日本人斗争斗得最激烈的时候,张蔚华的这批枪可谓是及时雨。
这也以至于,金日成在接见张蔚华后人,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道“如果没有那时候亚青送来的40条枪,恐怕就没有今天的朝鲜人民军。”
遭遇背叛
但不幸的事情是,因为郑学海的背叛,日本人将张蔚华抓进了监狱。
在狱中,为了让张蔚华说出金日成的下落,他们将张蔚华打的皮开肉绽,随后将他丢进了监狱中。
第二天,在给张蔚华上药时,日本军医说道“张先生,只要说出金日成的下落,就不用受这种苦,你这是何必呢?”
但不管他怎么劝,张蔚华都拒绝开口。
之后的几天,张蔚华每天都被日寇施以重刑,但是这些人的日本人目的很明显,他们既不想让张蔚华死去,又想要金日成的下落,所以每次被严刑拷打以后,又给他用最好的药。
好在,张蔚华父亲是当地的商会会长,能说得上话,所以在张蔚华入狱的这些天,不断用钱打通上下这才将张蔚华救了出来。
可是,在出狱后,张蔚华才知道原来这些人并不是因为父亲的打点,而是在看到从他口中得到金日成的下落。
张蔚华坐在椅子上,想了很久,看着渐渐昏暗的天空,他想再为革命做点什么?日本人之所以想要知道金日成的下落,是为了粉碎抗日部队,可是他怎么能让他们如愿。
但如果他一个人逃跑,那么可能还会连累到家人。
就在这时,他猛然想起,既然所有问题都在他一个人身上,那如果解决了他,是不是金日成就安全了,而自己家的人也不会再有什么后顾之忧。
这时,张蔚华做了个重大决定,他拿来纸笔写下了一封短信,信中他讲述了郑成海叛变的消息,并不舍得与金日成告别。
随后,在抱了抱自己的孩子,看了眼妻子,他又静静的回到了掩盖自己地下工作的照相馆,依依不舍得看着馆中的种种,张蔚华喝下了比砒霜还要致命的升汞,永远的告别了人世,这一年他才25岁。
金日成心中永远的痛
然而,张蔚华的死,并没有终止这场灾难,这些日本人将目标转移到了张蔚华的家人身上。
为了让家人免于灾难,张万程被迫带着家人逃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乡,而这也就导致了金日成自此以后与张家人彻底断了联系。
可尽管如此,金日成却从未忘记这个为他,为了革命牺牲的同胞。
1947年,当朋友同金日成提起要将金亨稷的骨灰迁回朝鲜时,他再次提起了张蔚华。并在此后时常回忆起,张蔚华一家人。
但遗憾的事情是,因为种种历史原因,在离开这个地方数十年后,金日成却一直未能再见见这个为革命奉献良多的家庭。
但好在,张蔚华的儿子与女儿早已长大,虽然一直未能谋面,但他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他们的成长。
因为历史的原因,自上世纪60年代后,金日成再次与张家失去联系。
1984年5月,在胡耀邦的帮助下,金日成和张蔚华的儿子与女儿终于得以重新恢复联系。
这年8月,访问欧洲的金日成,在图门火车站逗留时,看着熟悉的场景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,他托人给张蔚华的儿子与女儿捎去礼物。
并于次年,邀请他们访问朝鲜。
当他第一次,在朝鲜看到张金泉时,他仿佛见到了年轻时的张蔚华,这种感觉顿时让他泪流满面。
这次访朝,金日成一一与张金泉说起了他从未听过的父亲的生平,而从金日成口中他这才知道,原来他的父亲是一个为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共产党员。
临别时,在听闻张蔚华家遭遇的种种事情后,金日成在征得胡耀邦的同意后,以长辈的名义给张蔚华家送去了2万元人民币。
而对于他一辈子惦念的好兄弟张蔚华,在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“前程无量的青年要自杀,更是需要非凡的果断与狠心的。自古以来,主动舍弃生命者,大有人在,然而,他们绝大部分是为自己而自杀的。而像张蔚华那样为别人而自杀的先例,是前所未有的。”
评论